
10月23~24日,“2019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暨高峰論壇”在青島萊西市召開。作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盛會之一,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協同 創新 突破——共建中國汽車產業鏈新生態,助力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當前車市下行態勢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領導,以及國內外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新理念、動力及挑戰。
■銷售收入突破4萬億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中,本土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2018年,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保持穩定增長,銷售收入突破4萬億元大關。外資零部件企業也已深深融入中國汽車產業。
當前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正疊加交匯,相互賦能。付炳鋒指出,電動化和自動化是中國汽車和零部件產業的重大機遇,電力電子、物聯網、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向汽車產業不斷滲透,跨界融合是抓住機遇的關鍵。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表示,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汽車工業穩步發展的前提,也是做強中國汽車產業的基礎。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進入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的中國企業也從一家增加到8家。此外,陳斌指出,在汽車“新四化”的發展趨勢下,汽車供應鏈也在變革,自主零部件企業加快步伐轉型升級,外資零部件企業在加強本土化的同時,大力推廣智能汽車領域的創新技術。零部件制造商要轉變思想,從物質形態零部件的供應商成為科技方案的供應商,成為基礎方案的供應商。
■外資占主導 形勢嚴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指出,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在產業規模、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形勢仍然很嚴峻。首先,中國品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依然落后于整車,核心技術缺失,關鍵領域仍以外資零部件企業為主導。此外,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全球化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海外發展受到諸多限制;零部件企業利潤空間逐漸收窄;專業化人才缺失;后市場發展不夠成熟;中美貿易摩擦給產業增加了不確定性;整車企業的結算周期過長,結算方式落后,加重了零部件企業的負擔。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寧表示,汽車強國,必須有強大的汽車零部件作為支撐。從2003年開始,中國汽車報創辦了全國百家供應商平臺,記錄中國零部件產業發展過程。2014年開始,中國汽車報連續五年推出汽車零部件雙百強榜的排行,包括全球和中國兩個榜單。從這兩個活動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首先,中國的零部件產業雖然進步很快,但規模還是比較小。其次,研發投入不足,外資零部件企業的研發投入平均占營收的6%~7%,而國內企業大部分在2%~3%,創新能力有待提升。最后,在未來趨勢和判斷上存在差距,包括自動駕駛在內,跨國公司的智能化技術推出速度遠遠超過國內企業。
■轉型、整合與共享
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蔡速平指出,汽車產業的“新四化”,首先是零部件的“新四化”,整車發展主要依靠零部件技術革命來驅動和引領。在汽車產業“新四化”的背景下,一方面汽車企業,尤其是零部件企業正在加速瘦身,強化某一領域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汽車企業出現“抱團取暖”的現象。他表示,產業鏈企業之間加強合作將是主流趨勢,北汽集團零部件板塊正在全力建設兩大平臺:全球整車資源整合和共享平臺、全球汽車零部件資源整合和共享平臺。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檢測部部長張志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發展嚴重滯后,關鍵部件受制于人,核心技術嚴重缺失。不過,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等技術變革為零部件行業提供了很大機遇。他建議:改變傳統供應鏈以硬件為主的思維,將軟件一同納入供應鏈管理;未來資源應該是共享,也是統籌是共贏,改變傳統的主機廠主導的供應鏈模式,實現與供應商之間的協作方式及利益分配創新,未來合作模式是整零聯盟的合作,供應商一定要參與整車研發。
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尉言超表示,汽車銷量下滑,自主品牌受沖擊比較厲害,而該公司前期配套的產品和整車主要以自主品牌為主,所以下滑壓力比較大。目前盛瑞傳動采取的措施,還是用技術搶占主動權,有兩個重點方向:一是抓緊時間推出混合動力產品,再一個是推出縱置變速器。“把現有產品做精,不斷給高端品牌配套,技術領先,逐漸擺脫困境。現在盛瑞傳動集中所有精力,立志把自動變速器做好,做成世界知名品牌,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努力的。”尉言超說。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劉子瑜表示,車與電網融合,電動汽車將成為移動式分布式儲能。電動汽車和能源的融合發展,是寧德時代對未來的美好愿景。他指出, 新能源汽車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需要攻克的難關還比較多,因此研發投入的強度和研發人員是決定公司發展的關鍵點。寧德時代正在逐一攻破若干電池技術痛點,包括超長壽命、超級快充、低溫速熱等,并積極探索下一代電化學儲能材料化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