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齒輪行業的成績不容小覷,但是在政府政策支持和整個裝備制造業大發展的依托下,未來五年內,齒輪行業的發展將更加引人注目。
政策支持 齒輪銷售額計劃翻一番
2011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公布《通用零部件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其中對齒輪產業做出明確規劃。
未來5年內,齒輪市場的分布情況是:汽車齒輪約占40%,其他車輛齒輪約占25%,工業齒輪占35%;其中,出口約占15%。
規劃預測,2010年齒輪產品的銷售額為1460億元,預計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翻一番,達到2940億元。
齒輪產品的出口潛力持續增加,預計“十二五”期間,齒輪產品的出口增長率約為10%,預計2015年出口將達到約50億美元。
與此同時,規劃還進一步強調“十二五”是高端零部件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求行業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務求實現高端發展。具體說來,就是發展“超大型、長壽命齒輪及傳動裝置”,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重點研發的產品和技術主要集中于風電、核電、采煤等領域,特點是大功率、長壽命、抗疲勞、系統性;二是重點需求的材料旨在提高齒輪鋼抗內氧化能力、大幅提高齒輪壽命,形成有中國齒輪材料特色的系列鋼種;三是重點突破的制造裝備與工藝包括節能環保干切技術和裝備、全新產品開發試驗技術及裝備等最新工藝和裝備。
對于齒輪行業的區域性發展,規劃也做出詳細描述。“十二五”期間,支持江蘇汽車、農機、工程機械齒輪,以及重慶汽摩、風電、船舶和軌道交通齒輪兩個地區發展成200億元特大型齒輪制造基地;推進遼寧大連、浙江、天津等建成大型齒輪傳動裝置配套制造基地。
十大產業助力齒輪產業崛起
政策支持、政府規劃更多的是一種相對宏觀的引導和幫助,而其他產業的發展對整個齒輪行業來說,更可被看作是一種更為直接的“助推劑”。
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結合通用零部件“十二五”規劃和齒協研究數據指出,未來5年,10個發展迅猛的產業將是中國齒輪產業的主要市場,分別是:汽車、風能、核能、大功率農業裝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采煤機械、大型冶金設備、高端數控設備和大型石化設備產業,其中:
汽車產業——齒輪行業最大的增長點。未來5年內,中國的汽車產業將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長,汽車制動傳動裝置的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5%,并且2015年底年度需求將超過100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自動變速器的平均增速將明顯快于整車,年均增長率約為20%。到2015年末,中國汽車自動變速器的市場份額將上升到50%左右。
除此之外,高精度、低噪聲、長壽命、大中型螺旋錐齒輪在大中型高檔豪華客車和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市場前景廣闊,“十二五”期間市場需求約為15億元。
風能產業——“十二五”規劃指出,國內市場對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的需求十分迫切。國家規定,到2020年,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萬千瓦。由此推算,2020年之前,我國每年至少裝機約為190萬千瓦,由此帶來的風電齒輪箱產值約為120億元。
核能產業——根據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開工建設40座以上百萬千瓦,合計超過4000kW等級的核電機組。其中,核電站三回路所需要的循環水泵齒輪箱大約在400套左右,每年的配套量都在1.5億元以上。
軌道交通——到2012年,我國每年需生產高速動車組300列,合計齒輪箱4800套,按每套15萬元計,產值可達7.2億元。
采煤機械——到2020年,我國當年煤炭需求將達到38億噸左右,“十二五”期間,自主品牌的大功率、高可靠性的采煤機齒輪減速箱、掘進機齒輪傳動裝置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除了依托于其他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外,明翠新進一步指出,中國的齒輪產業將專注于技術創新,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高精度、高速度、大扭矩、小尺寸、低噪音、高性能、高可靠性及長壽命將成為未來幾年內重要的研究課題,齒輪分會目前正在計劃集行業之力成立技術研發中心和關鍵技術創新實驗室,為未來的技術創新積蓄力量。而幫助和引導企業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切實實現齒輪行業的“走出去與請進來”,也成為齒輪分會在“十二五”的一個具有突破性的重點工作。
目前,中國的齒輪行業基本上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正處于變革創新升級的關鍵時期,齒輪分會計劃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政府和境外資源,搭建國內企業與國外先進企業溝通交流的平臺,為國內齒輪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