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汽車零部件配套市場的封閉性遠遠大于售后市場。目前國內零部件供應體系分為日韓模式、歐美模式和本土模式三種。日韓模式封閉性比較強,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結合非常緊密。歐美企業的開放程度要高許多,但在關鍵零部件采購上,仍然會偏向于博世等歐美企業。近年來,國際知名整車廠紛紛加大在華采購的力度,這也使得本土零部件企業有了“重配套輕售后”的思想,但往往大多數企業都被配套拒之門外,一方面是由于企業本身科研技術實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配套市場信息不暢通的問題。
一輛汽車上裝有3萬多個零部件,僅整車配套就需要大量的零部件企業。但是,整車在配套信息處理上顯得相當封閉,這也導致了配套市場的封閉性。近年來,隨著網絡和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已經緩解了信息封閉滯后的現象,但是還沒達到信息及時、透明的地步。部分采購商表示,在其采購的時候,雖然也會嘗試論壇等傳統網站的手段,但是收效甚微。同時,供應商也在不斷的抱怨,要么接觸不到采購信息,要么了解到信息的時候,采購商已完成了配套過程,錯失了進入配套市場的大好機會,苦不堪言。因此如何做到信息暢通,透明公開,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走向成熟的首要解決的問題。
多數零部件企業看重通過私人關系結交國內主機廠,以此獲得進入配套市場的機遇。但對于如何進入日系、歐美系等國外配套體系,他們往往一籌莫展,他們將汽配展會、行業會議等視為接觸配套買家的重要渠道,事實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供應商沒有接觸到目標買家,或者說沒有進入其采購視線。
長期以來,歐美系、日韓系以及本土的整車廠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配套體系,人脈網絡彼此獨立,配套資源難以共享。因此,搭建一個及時溝通、信息互動的IM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