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區分為大腦、身體以及集成三大核心環節,覆蓋全球共計100家上市公司。

深視新聞記者梳理榜單發現,中國共37家企業上榜(中國大陸32家,臺灣5家),其中深圳7家,占中國大陸上榜企業近四分之一,包括比亞迪、騰訊、優必選、速騰聚創、雷賽智能、兆威機電、匯川技術等。
此外,還有像億緯鋰能、金力永磁等多家企業,總部雖不在深圳,但在深圳有重要業務布局。

(中國大陸上榜企業名單)
這些企業涵蓋了人形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的多個領域,體現了深圳作為“創新之城”的實力。
比如:速騰聚創聚焦于智能機器人的移動與操作AI解決方案,以及視覺、觸覺、關節等增量零部件;匯川技術在電機、驅動等人形機器人領域產品領先;優必選被稱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等等。
產業鏈拆解深企集中在“身體”“集成”環節
摩根士丹利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拆分為三大核心環節,分別為“大腦”、“身體”和“集成”,首次對鏈上100家核心上市公司進行系統梳理。
? “大腦”(22家公司):涵蓋AI芯片、軟件與半導體,是機器人的智能核心。
榜單顯示,人形機器人的"大腦"主要由半導體和軟件組成,其中最關鍵的是用于自主性的基礎生成式AI模型,以及用于訓練的仿真模型和數字孿生技術。
榜單列出了22家"大腦"類公司,包括英偉達、微軟、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以及Arm、新思科技、凱登思等芯片設計公司。其中,百度、地平線等中國企業在視覺芯片領域加速追趕。
? “身體”(64家公司):包括傳感器、電池、電機、減速器等硬件組件。
榜單指出,人形機器人的"身體"主要由傳感器、執行器、電線和連接器網絡以及鋰離子電池組成,外部通常由鋁合金和塑料混合制成,以最大限度地減輕重量。
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主要涉及的企業包括特斯拉、索尼、寧德時代等,其中,深圳企業速騰聚創、匯川技術等在此領域表現不俗。
? “集成”(22家公司):開發完整人形機器人的企業,以車企和科技巨頭為主。
摩根士丹利表示,“集成”公司主要包括汽車制造商、消費電子公司、電商和互聯網公司以及傳統機器人制造商四大類,深圳企業比亞迪、騰訊、優必選等位列其中。
中國供應鏈領先 深圳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
摩根士丹利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的進展仍然最令人矚目,初創企業將受益于成熟的供應鏈、本地應用機會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根據榜單,目前56%已確認參與人形機器人開發的公司和45%的“集成”都來自中國。中國在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占據63%的份額,在“身體”環節優勢顯著。

據統計,中國約57%的供應鏈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聚集了全球最強大的以硬件制造為基礎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匯聚了眾多上下游企業,逐步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形成了強大的產業聚合效應。
數據顯示,深圳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的國產化率超過90%,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圳本地化率最高能超過60%,深圳正朝著“人形機器人第一城”加速邁進。